Chang Font Size
 
 
 
Banners
 

专题文章

 

从版画和画报看辛亥革命

香港历史博物馆
都市及口述历史组
2011年

(曾于2011年3月明报月刊发表)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不仅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帝皇统治,更标志着中国以至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辛亥革命最终能够成功,除了源自历次武装起义所凝聚的革命力量外,我们亦不可忽略报刊杂志的宣传作用。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内地的报刊市场出版蓬勃,向读者揭露政治和社会上的各种弊端,使政治改革的主张得到更大回响,并助长革命信息的传播。

构图并不能反映事实
自一八七五至一九一一年,中国内地共出版了八十九种画报,其中绝大部分都在上海出版。辛亥革命期间,这些画报主要报道革命党在各省策动独立的经过,以及革命军与清军在阳夏之战的激斗。在立场上,各画报在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上海光复后,一面倒赞扬革命军,对清朝官员和南下镇压革命的清军极尽口诛笔伐。例如图一《战事画报》便报道革命军与荫昌军队交战的捷报,以及清海军支持革命的消息。图二《快画报》则报道前清官员如湖广总督瑞澄和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仓惶逃走的狼狈画面。
 
 
 
至于彩色印刷的版画,更为普罗大众所趋之若鹜。这些售价便宜的版画,与当时盛行的以介绍新事物及时局变化的年画,实属同一类别的印刷商品。有时为求争取顾客,及早推出市场,构图只是来自一些想像的情节,甚至沿袭过去的旧作,并不能够反映事实。

以图三和图四在内地发行的两张版画为例,出版商只把若干说明稍作更改,如「黄鹤楼」改为「金陵塔」,「蛇山」改为「紫金山」,就把原来报道清军与革命军在武昌对战的版画移花接木,成为一张报道南京战情的新版画发行,可见这些版画的宣传作用远远高于报道新闻的功能。
 
 
 
宣传战堪称纸上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期间,海外的报馆亦争相报道中国的最新局势,仅英国便有《环球报》(The Sphere)、《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和《图画报》(The Graphic)等,他们都透过驻中国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图文并茂把辛亥革命的战况呈现于外国读者眼前。画报上刊载的照片,不少是硕果仅存的摄影纪录,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如图七展示了革命军为百姓剪辫的情形,图八的《伦敦新闻画报》则以「中国的内战」为标题,展示了武昌和汉口光复后的面貌。
 
 
通过上述版画和画报,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即使是位处交通枢纽的香港,当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华文报刊谣传革命党人攻陷北京后,本地华人兴奋若狂,爆竹声震耳欲聋,并自发到街上游行庆祝。香港尚且谣传四起,当时资讯远较香港落后的内陆省份,全靠上海报刊传递信息,革命党的宣传战自然事半功倍。武昌起义后各省如此迅速独立,革命党的宣传战应记一功,堪称为一场纸上的「辛亥革命」。

 

图一

图一
©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图二

图二
©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图三

图三
©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图四

图四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USA

图五

图五
© Wellcome Library, London

图六

图六
© Wellcome Library, London

图七

图七
© Oldprints.com

图八

图八
© 武汉博物馆藏/ 哲夫先生捐赠

 

私隐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后修改日期:

© 版权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