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館
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地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一座東漢古墓。古墓用磚砌成,由前、後、左、右四個墓室及一條羨道組成,形成平面如十字形對稱的佈局。前室頂部為穹窿頂,其餘三個墓室則為單券頂。墓磚平均長40、闊20、厚5厘米,多為素面,亦有部分墓磚的側面刻有或印有文字和花紋。文字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薛師」,花紋以菱形及輪形構成的幾何圖案為主,也有簡化的動物形象圖案。墓中發現五十八件陪葬品,其中五十件陶器可以分為炊煮器、飲食器、貯藏器和模型;另外八件青銅器則有盆、鏡、鈴和碗等。墓內並沒有人骨。 從古墓結構、出土器物以及墓磚銘文等方面,考古學家推斷古墓為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建。十字形穹窿頂磚室墓為當時廣東地區流行的墓室形制,出土的三足陶鼎、溫酒尊、陶魁、陶卮等都是民間常用的陶器,也常出現於漢墓的畫像磚中。一套四件的陶製模型
––
屋、倉、井和灶,更是東漢時期陪葬物的常見組合。墓磚銘文的「番禺」二字為漢代香港地區所屬縣名,而「薛師」二字採用的字體則常見於東漢金石銘文。 漢墓在廣東省有不少的發現,但李鄭屋漢墓則是香港迄今唯一一座東漢磚室墓,側面反映東漢時期先民的生活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