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動態
舊社區、新事物:中西兼容、華洋雜處的尖沙咀與油麻地
(已完成)
這個研究計劃聚焦於九龍半島最繁盛的尖沙咀與油麻地區。內容涵蓋開埠前的「香埗頭」(即尖沙咀)及「大石剌」(即油麻地),以及一八四一年開埠至二十世紀末上述社區對香港的海陸交通和商貿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此研究計劃亦會選取與上述社區關係密切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作詳盡介紹,從一個側面剖析九龍半島滄海桑田的變化。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葉的香港社會民生
(已完成)
這個研究計劃旨在呈現香港在一八四二至一九四五年間過百年的社會民生狀況,涵蓋衣、食、住、行、玩樂及教育共六個主題。研究內容亦會涉及物價的演變,以及各主題相關的趣聞逸事,深入淺出地介紹香港的城市發展脈絡,以及港人生活的劃時代轉變。
從香港電影看1930至1990年代的香港社會民生
(已完成)
本研究計劃旨在檢索1930年代至1990年代香港電影中出現「衣」、「食」、「住」、「行」、「娛樂」、「教育」六個範疇的片段,呈現戲如人生的民生面貌。
「荃灣、葵涌及青衣地區」研究
(已完成)
本研究計劃以荃灣及葵青區的葵涌和青衣為切入點,展示各區在一八九八年新界英治前的面貌,以至一九五零年代新市鎮確立後至今的變化。除文字資料外,是次研究亦會從歷史照片和地圖入手,透過豐富的圖像資料呈現香港滄海桑田的變化。
李鄭屋徙置區歷史研究
(已完成)
李鄭屋邨並非香港首個徙置區,但它見證了1955年李鄭屋漢墓的發現及1956年的「九龍暴動」等歷史大事。本研究旨在闡述李鄭屋徙置區的歷史,搜集李鄭屋徙置區的相關相片及建築圖則,及對曾居住在該徙置區的居民進行口述歷史訪談,以便在新常設展復原戰後徙置區的獨特面貌。
戰後香港足球歷史研究
(已完成)
香港於1950年代享有「遠東足球王國」的美譽,足球運動除了是香港上世紀重要的大眾娛樂之一,它更與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本研究將闡述香港足球發展的脈絡,介紹香港的經典球賽及球壇名宿,並剖析戰後香港足球發展與社會民生的關係。
節慶今昔
(已完成)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香港人既慶祝多樣化的傳統中國節日,亦同時重視西方節慶。本研究旨在透過普及華人社群的中西節慶,探討節慶與香港歷史發展的關係,展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變化及其多元和複雜的身份認同。
考古學視野中的香港歷史與文化
(已完成)
雖然香港地處內地邊陲,本地已知的考古遺址逾200處,文物多樣且豐富。本研究旨在對香港考古學資料進行梳理和研究,釐清在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復原香港在史前及歷朝的社會及文化面貌。
二十世紀初華人眾生相
(已完成)
二十世紀初,香港華人的中低下階層生活困苦,然而憑藉刻苦耐勞及靈活變通的特質,成功克服生活及工作上的種種挑戰。本研究以二十世紀初至二戰前香港中低下階層為對象,從一手史料中搜集各行業或各階層的趣聞逸事。
新九龍及新界地區
(已完成)
新九龍及新界地區曾於1898年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租借予英國,相對香港島及九龍的發展雖有先後之別,但也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本研究以二戰為分水嶺,展示新九龍及新界地區在戰事前後的發展軌迹。
明清時期海洋世界中的香港地區
(已完成)
有關明清時期的海上貿易、海關與海防,過去已有許多基礎性研究,但較少聚焦於香港。本研究旨在透過對中外文獻的檢索及整理,從海上貿易及海防兩方面探討明清時期香港地區在海洋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香港葡裔軍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
(已完成)
葡裔社群在香港定居超過一個半世紀,早已視此地為家,在二戰期間更與城市艱苦與共。是項研究探討葡裔軍人在香港保衛戰和日佔期間的情況,例如葡裔防衛軍連隊的戰況、被關押在戰俘營或被運往日本做苦工的經歷;亦會發掘留港和逃到澳門的葡裔平民當時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