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Font Size
 
 
 
Banners
 

專題文章

 

刺繡中的吉祥「暗八仙」

香港歷史博物館
民俗組
2009年

(曾於2009年2月明報月刊發表)
 
香港歷史博物館成立於一九七五年,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館內已建立起一個包羅考古文物、岩石礦物標本、民俗用品、工業製品及歷史文獻的庋藏,其中不少藏品都有獨特的故事,能夠反映本地民生的變化。本期介紹愈六十年歷史的一幅繡有吉祥「暗八仙」的長椅墊套。
 
多年前,博物館收到何福先生後人的來信,提到在收拾家居雜物時,發現一批刺繡布套。何福是何東爵士的胞弟,曾出任立法局議員,其家族史是香港本地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據這位後人回憶,這些椅套原屬其祖父何福所有,兒時每逢家中舉辦喜事,如嫁娶、壽辰、新年等,家中的酸枝家具就會用上這些刺繡的「桌圍椅搭」。他最後一次見到這些椅套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其祖母羅瑞彩女士八十一歲壽辰,但同年日軍進迫香港,何家成員於十二月十日離開大宅時只帶走了這些布套,原來家具則未能保留。
 
這批布套共有三十六件,繡花圖案的布套包括椅套八件、椅墊八件、方几套二件、不同尺寸的長椅墊套五件,以及圓凳套四件,其餘九件為淨紅色布套。紅色絲綢中間用染色的絲線繡以各種吉祥花卉和雀鳥圖案,周邊繡上以「暗八仙」為主題的金色圖案,層次分明,繡工精美,設計華麗,盡顯大戶人家的風範。
 
其中的一幅長方形絲繡品上有三組吉祥圖案(圖一),正中的一組是用染色絲線繡上仙鶴、松樹、壽石、竹子、桃花、綬帶鳥等組成的圖案,仙鶴與松樹有「松鶴延年」之意;桃花與壽石亦象徵長壽;竹子與綬帶鳥的配搭則取其諧音「竹壽」,意思為祝壽。此織品同時以金線繡上「暗八仙」圖案作邊飾。「暗八仙」是指八仙所使用的法寶,分別是鐵拐李的葫蘆、張果老的魚鼓、鍾離權的葵扇、呂洞賓的寶劍、何仙姑的荷花、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簫管(笛子)和曹國舅的玉板(玉笏)(圖二),是八仙施展法力的工具,被認為有趨吉避凶的功用,所以廣泛用於民俗裝飾。
 
另有一款「暗八仙」圖案則出現在圓形凳套上(圖三)。「八仙」一詞早見於東漢牟融《理惑論》,《夢梁錄》記南宋都城臨安的酒庫獻酒巡遊時,亦提及有「八仙道人」,但兩書中的八仙泛指列仙,似無特別所指。現存山西永樂宮的元代壁畫《八仙過海圖》,八位神仙全為男性,何仙姑仍未加入。今日所見的八仙組合要到明朝時才定型,其中《八仙出處東遊記》列明八仙得道的經過,又把他們描述成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人物。
 
八仙屬於傳統的「喜神」,明代王世貞《題八仙像後》中說到:「以是八公者,老則張,少則藍、韓,將則鍾離,書生則呂,貴則曹,病則李,婦女則何,為各據一端以作滑稽觀耶。」可見八仙的性別年齡,出身及造形,基本上已經涵蓋社會上的各式人物,上至官僚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婦人童子,皆可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八仙這一組合,廣為民眾所接受。至於八仙為西王母祝壽的故事更深入民心,所以民俗活動中,無論是戲曲表演、廟宇裝飾、彩燈紮作、節慶巡遊,都會看到以「八仙賀壽」為主題的表演或裝飾。當然最常接觸到的八仙飾物,則要數這類刺織品及服飾,其中有以八仙和壽星公為裝飾的嬰兒帽(圖四)。

 

長方形刺繡椅墊套圖片

(圖一)長方形刺繡椅墊套:以仙鶴、松樹、壽石、竹子、桃花、綬帶鳥和「暗八仙」等組成祝壽圖案。

曹國舅的玉板圖片

(圖二)曹國舅的玉板(玉笏)。

圓形凳套圖片

(圖三)圓形凳套:中央有松樹和仙鶴圖案,有「松鶴延年」之意,周邊繡上以「暗八仙」為主題的金色圖案,意思為「八仙祝壽」。

嬰兒帽飾圖片

(圖四)嬰兒帽飾:以八仙和壽星公(中)為裝飾。

 

私隱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後修改日期:

© 版權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