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025 – 15.12.2025
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
免費參觀
聯合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水務署
聯合籌劃
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
水務署
支持單位
香港歷史博物館
紫荊雜誌社
國家自1965年起為香港供應東江水,是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延綿不絕的東江之水翻山而來,不但緩解了香港的缺水問題,更象徵了祖國與香港血脈相連的關係。
今年為東江水供港60周年,為紀念及慶祝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聯同水務署,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大堂舉辦展覽,展示香港在六十年代應對旱災的情況和當時東深供水建造工程的珍貴歷史相片,以及粵港兩地政府一直以來就保障供港東江水水質及供水量所做的工作。同場設有互動問答遊戲及相關繪畫比賽的得獎作品陳列,讓市民從多角度了解這個龐大的供水工程。
這個全長83公里的大型跨流域供水工程,在短短一年建成,來自珠三角地區上萬名建設者付出了血汗,當中包括了200多名來自廣東工學院(今廣東工業大學)的師生。展覽將介紹他們在工程中揮灑青春熱血的故事。
![]() |
東深供水工程技術設計人員埋頭工作。 |
![]() |
位於鑽石山木屋區的兩個大型水箱,設備簡陋,但卻是低下階層賴以維生的主要水源。 |
![]() |
1964年2月,廣東省政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東江深圳沿線80多公里,展開了東深供水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