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Font Size
 
 
 
not provided
 

常设展览更新工程

 

研究动态

旧社区、新事物:中西兼容、华洋杂处的尖沙咀与油麻地

(已完成)

这个研究计划聚焦于九龙半岛最繁盛的尖沙咀与油麻地区。内容涵盖开埠前的「香埗头」(即尖沙咀)及「大石剌」(即油麻地),以及一八四一年开埠至二十世纪末上述小区对香港的海陆交通和商贸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此研究计划亦会选取与上述小区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详尽介绍,从一个侧面剖析九龙半岛沧海桑田的变化。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的香港社会民生

(已完成)

这个研究计划旨在呈现香港在一八四二至一九四五年间过百年的社会民生状况,涵盖衣、食、住、行、玩乐及教育共六个主题。研究内容亦会涉及物价的演变,以及各主题相关的趣闻逸事,深入浅出地介绍香港的城市发展脉络,以及港人生活的划时代转变。

 

从香港电影看1930至1990年代的香港社会民生

(已完成)

本研究计划旨在检索1930年代至1990年代香港电影中出现「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六个范畴的片段,呈现戏如人生的民生面貌。

 

「荃湾、葵涌及青衣地区」研究

(已完成)

本研究计划以荃湾及葵青区的葵涌和青衣为切入点,展示各区在一八九八年新界英治前的面貌,以至一九五零年代新市镇确立后至今的变化。除文字资料外,是次研究亦会从历史照片和地图入手,透过丰富的图像资料呈现香港沧海桑田的变化。

 

李郑屋徙置区历史研究

(已完成)

李郑屋邨并非香港首个徙置区,但它见证了1955年李郑屋汉墓的发现及1956年的「九龙暴动」等历史大事。本研究旨在阐述李郑屋徙置区的历史,搜集李郑屋徙置区的相关相片及建筑图则,及对曾居住在该徙置区的居民进行口述历史访谈,以便在新常设展复原战后徙置区的独特面貌。

 

战后香港足球历史研究

(已完成)

香港于1950年代享有「远东足球王国」的美誉,足球运动除了是香港上世纪重要的大众娱乐之一,它更与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将阐述香港足球发展的脉络,介绍香港的经典球赛及球坛名宿,并剖析战后香港足球发展与社会民生的关系。

 

节庆今昔

(已完成)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香港人既庆祝多样化的传统中国节日,亦同时重视西方节庆。本研究旨在透过普及华人社群的中西节庆,探讨节庆与香港历史发展的关系,展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及其多元和复杂的身份认同。

 

考古学视野中的香港历史与文化

(已完成)

虽然香港地处内地边陲,本地已知的考古遗址逾200处,文物多样且丰富。本研究旨在对香港考古学资料进行梳理和研究,厘清在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复原香港在史前及历朝的社会及文化面貌。

 

二十世纪初华人众生相

(已完成)

二十世纪初,香港华人的中低下阶层生活困苦,然而凭借刻苦耐劳及灵活变通的特质,成功克服生活及工作上的种种挑战。本研究以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香港中低下阶层为对象,从一手史料中搜集各行业或各阶层的趣闻逸事。

 

新九龙及新界地区

(已完成)

新九龙及新界地区曾于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租借予英国,相对香港岛及九龙的发展虽有先后之别,但也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研究以二战为分水岭,展示新九龙及新界地区在战事前后的发展轨迹。
 


明清时期海洋世界中的香港地区

(已完成)

有关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海关与海防,过去已有许多基础性研究,但较少聚焦于香港。本研究旨在透过对中外文献的检索及整理,从海上贸易及海防两方面探讨明清时期香港地区在海洋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香港葡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

(已完成)

葡裔社群在香港定居超过一个半世纪,早已视此地为家,在二战期间更与城市艰苦与共。是项研究探讨葡裔军人在香港保卫战和日占期间的情况,例如葡裔防卫军连队的战况、被关押在战俘营或被运往日本做苦工的经历;亦会发掘留港和逃到澳门的葡裔平民当时的生活点滴。

 

私隐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后修改日期:

© 版权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